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记者 王兰 通讯员 胡琛璟)近期,“苏超”火“出圈”后,江苏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其实,不光体育,江苏低空经济发展也势头强劲,一起来看“十三太保”如何发展低空经济。
江苏多地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在江苏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宿迁、泰州、连云港、淮安等地纷纷结合自身特色,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布局这一新兴赛道。
2024年,宿迁市政府出台《宿迁市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城市无人机配送场景,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开展商务闪送、快件转运等低空配送业务。
2024年,泰州市出台《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利好邮政快递业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结合市内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重要商务区等布局,建设无人机物流节点,开展无人机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围绕无人机医疗配送、船舶补给、特色水产品等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国内领先的无人低空物流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示范应用。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连云港于2025年初印发《连云港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预计到2027年,初步构建形成“1(花果山国际机场)+2(东海、灌南通用机场)+N(直升机场、起降点等)”起降设施体系,建成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开通15条以上低空航线。
2025年2月,淮安发布《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打造长三角北部低空经济高地。计划到2027年,全市要初步形成低空经济发展格局,集聚20家以上产业链企业,构建“2(淮安涟水机场、淮安金湖通用机场)+7(开辟7条以上低空航线)+30(建成30个以上航空器起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10个以上特色应用示范场景。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低空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低空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浪潮下,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凭借各自独特优势,携手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成为推动江苏低空经济迈向新高度的强劲动力。

苏州召开低空经济立法推介会(图源:苏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5年1月,苏州召开低空经济立法推介会。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区域协同立法部署和江苏省低空经济立法工作安排,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地司法行政、交通运输部门在会上分别签署区域协同立法、低空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立法、低空经济协同发展。
南京低空经济赋能城市新场景
2025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南京市交通集团所属空地数智公司以“空中多面手”的角色,刷新了传统佳节服务场景。从疏导交通的“空中智管”,到桥梁巡检的“AI医生”,低空经济的创新应用正与日常生活逐步融合,赋能城市新场景。

南京无人机应用新场景
为应对假期出行高峰,空地数智公司发挥低空公共服务优势,利用专业化政务飞行平台,开启“智能巡查”模式。搭载广角、变焦、红外、夜视等多种功能的镜头与AI图像识别系统,对车流密度、桥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捕捉到拥堵或异常,及时将画面回传至指挥中心,配合语音疏导功能,实现“发现—响应—处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此外,无人机与AI技术的组合,开启了桥梁养护新范式。配备激光雷达与数字孪生系统的无人机群,在桥梁钢索间穿梭,如“空中针灸师”,对焊缝锈蚀、结构变形等隐患进行毫米级扫描。传统检测需人工攀爬,耗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风险,现在“AI医生”能精准实现准确定位,相当于给桥梁做了一场“CT扫描”。工作人员展示实时生成的三维检测报告,系统可自动标记出潜在隐患点,为桥梁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徐州自研农用无人机
在江苏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进程中,徐州在农用无人机研发领域成绩亮眼,涌现出一批极具创新活力的企业,以吉田智能为代表,其自研的农用无人机不仅在国内崭露头角,更成功飞向海外市场,为徐州乃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贡献着独特力量。

农用无人机
除吉田智能外,徐州其他企业在农用无人机领域同样亮点纷呈。2023年2月,江苏宗申推出四款多用途植保无人机,正式进军农业科技产品领域。这四款无人机载重40至60千克不等,首创三叶桨技术和涵道式播种,可远程操控完成飞防、植保、施肥、灾害预警、插秧、播种等多项农业生产活动,极大降低农业劳动力成本,有力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在徐州这片土地上,以吉田智能、江苏宗申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投身农用无人机研发生产,带动了徐州低空经济产业蓬勃发展。众多企业的创新实践,为徐州低空经济产业融合与应用拓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徐州在低空经济发展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未来,也为全国农用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范例。
扬州首次市际低空载客航线试飞
2024年10月,南京禄口机场至扬州软件园临时起降点航线试航成功,这是扬州首次开展市际低空载客航线试飞。执飞这条低空航线的机型为贝尔505直升机,单程可以运载3至4名乘客,40分钟左右从南京禄口机场抵达扬州软件园临时起降点。试飞成功后,执飞航空公司将根据此次试飞数据,结合市场需求调研的结果,为后期两地之间短途空中运输航线的推动奠定基础。

扬州首次开展市际低空载客航线试飞(图源: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据了解,2024年起,扬州市交通运输局着力低空经济发展。一方面,加速推进全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同步完善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建设一批覆盖全域的直升机、无人机起降场(点),集成起降、停放、充电、机务维保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低空飞行器打造“空中驿站”;另一方面,科学划设低空航路航线,编制高精度数字航路航线图,以数字化手段优化飞行路径规划,让每一次低空飞行都有精准导航,切实筑牢安全有序的飞行环境,为扬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盐城“飞的”送药只需8分钟
2025年4月,盐城市东台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上空,一架无人机嗡嗡盘旋。这架“空中快递员”刚从8.1公里外的东台市人民医院送药抵达,随即又携带卫生室的检测样本返程。相较于车辆16分钟的行驶时长,无人机仅需8分钟即可单程抵达,每日往返既高效又经济。

医务人员使用无人机运送药物
自2024年12月起,东台市医共体启用无人机调度服务。4架无人机每日穿梭于城市与乡镇间,飞行里程达160公里,精准降落369个起降点,覆盖412平方公里,惠及26万群众。据了解,每台无人机成本约8万元左右,操控人员均为培训合格的职工,无需额外增加人力成本支出。从长远来看,借助无人机送标本送药,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还能显著提高配送效率,为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镇江经开区:加快“低空+”设施建设
2025年5月,在江苏镇江大路通用机场多场低空飞行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业飞行员和爱好者齐聚,参与飞行竞技。随着“小众运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镇江经开区“低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契机。如今,打造低空飞行平台建设,服务更多飞行赛事,集聚低空飞行人气,已成为镇江经开区“低空+”场景应用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低空+”应用场景也日益拓宽。
作为华东地区首批投入运营的A类大型通用机场,目前大路机场签约引进飞行员培训、作业飞行等各类通航公司10余家,停驻20余架航空器。大路水上机场项目验收工作稳步推进,这里将打造成为华东地区首个水陆两栖通用机场,它的建成进一步促进镇江经开区区域航空产业集聚、产业链辐射,为镇江经开区低空经济发展开辟“新赛道”,助力通航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新引擎。

低空飞行赛事活动
在江苏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十三太保”各展神通,携手推动低空经济强势崛起。从产业研发到场景应用,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策法规保障,全方位推动江苏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向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高地振翅高飞。
(素材来源:低空产业大脑)